出于学生就业的考虑,受急功近利思想影响,目前高职院校普遍比较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认为学生学好专业技能才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这也必然导致其对人文素养课程的轻视,甚至是直接忽略掉一些人文素养课程。由于对人文素养教育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大部分高职院校除了开设思政、军事理论、心理教育等国家做出硬性要求的公共基础课之外,只是象征性地开设一些人文课程,且大部分都为选修课,而并不太关注实际教学及后续教育效果,造成了“有课程但无教育”的尴尬局面,使人文素养教育流于形式化。高职院校人文素养课程现状如下:
1.人文素养师资力量薄弱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很多高职院校重专业课程轻人文课程的倾向必然导致人文素养教师力量薄弱。
2.学生人文素养欠缺
由于生源问题,很多高职生人文素养基础知识薄弱,尤其是近几年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以来,学校单招生比重较大,再加上五年制学生,生源质量更是令人堪忧。
3.教学方式传统、考核办法单一
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学方式还比较传统,部分教师依然是“黑板,粉笔,教材,一张嘴”的传统授课模式,偏重于理论教学,把人文素养教育变成了枯燥的知识灌输;虽然大部分教师都能够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大多数情况下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课程开展形式较为固化,课堂缺乏活力。这样自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度也不高。
希望可以通过以上分析研究,找到真正适合人文素养课程改革的方式,以确保真正可以在高职院校发挥出这门课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