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虽有些言过其实,但说明礼仪名目之多。今天的礼仪细则也很纷繁,加上世界各国的礼仪习俗,更是五彩缤纷。因而,除了人类共同遵守交往的基本礼仪准则以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平等原则
在商务交往中,礼仪行为总是表现出双方性或多方性,你给对方施礼,对方也自然会还你礼。这种礼仪施行必须讲究平等原则。平等是人与人通过交往建立情感的基础,是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诀窍。遵循平等原则,应做到不要狂妄自大、我行我素、厚此薄彼,更不要目中无人、以貌取人,而应处处平等、谦虚待人。
2.尊敬原则
尊敬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是平等的,尊重长辈,关心客户,这不但不是自我卑下的行为,反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礼仪,说明一个人具有良好的个人内在素质。“敬人者恒敬之,爱人者恒爱之”,“礼”的良性循环就是借助这样的机制而得以生生不已。当然,礼貌待人也是一种自重,不应以伪善取悦于人。另外,尊敬人还要做到入乡随俗,尊重他人的喜好与禁忌。总之,对人尊敬和友善,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
3.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是指商务交往中应把握礼仪分寸。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各种不同情况下的社交距离,也就是要善于把握住沟通时的感情尺度。在人际交往中,沟通和理解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沟通时的感情尺度,即人际交往缺乏适度的距离,结果会适得其反。例如,在一般交往中,要彬彬有礼,但不能低三下四;要热情大方,但不能轻浮阿谀;要自尊自爱,但不能自大自负;要老练沉稳,但不能圆滑世故。所谓适度,就是要注意感情适度、谈吐适度、举止适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对方的尊重,达到沟通的目的。
4.真诚原则
在商务活动中,以诚待人才易于为他人所接受。商务人员的礼仪主要是为了树立良好的个人和组织形象,所以真诚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同时,商务活动的从事并非短期行为,从事商务,讲究礼仪,越来越注重其长远利益,只有恪守真诚原则,着眼于将来,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获得最终的利益。也就是说,商务人员与企业要爱惜其形象与声誉,不应仅追求礼仪外在形式的完美,更应将其视为商务人员情感的真诚流露与表现。
5.宽容原则
宽容,就是与人为善、心胸坦荡、豁达大度,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谅解他人的过失,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有很强的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把宽以待人视为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美德。从事商务活动,在人际纷争问题上应保持豁达大度的品格或态度。在商务活动中,出于各自的立场和利益,难免出现冲突和误解。遵循宽容的原则,眼光看远一点,善解人意、体谅别人,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各种关系与纷争,争取到更长远的利益。
6.自信原则
自信的原则也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商务人员不但要有从事商务活动的专业素质,而且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就是商务活动中一种很可贵的心理素质。一个自信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慌不乱,不卑不亢,沉着应对,进而取得商务合作的成功。
7.信用原则
信用即讲究信誉的原则。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信守约定也是国际商务交往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的一项原则。要遵守信用,做到守时、守约,说话要算数,许诺要兑现。“言必信,行必果”,在商务活动中,只有讲究诚信,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