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正、公平均源于法律原则,二者写法的不同说明了两者之间是有差别的。公正一词尽管也包括公平尺度的意思,但其重点是在公正、正义的价值取向方面;公平一词的侧重点则在于公平尺度。
《说文解字》中的理解是:“正,是也”,“公,平分也”。这里,显然是将公正(正)当成一种应当的价值取向,而将公平(公)视为一种“不偏不倚”的行为。《辞源》对于公正的解释是:“不偏私,正直”;对于正直的解释是:“不偏不曲,端正刚直”;而对于公平的解释则很简洁:“不偏袒”。
正确理解公平与公正的内涵,探讨公平与公正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价值。
一、公平公正在传统教育中的运用——公平优先,兼顾公正
在传统教育中,尤其是中学基础教育,多采用公平优先,兼顾公平。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每位学生享受到了公平,同样的教学空间,同样的授课教师,同样的教材,在公平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采取了公正的评判——考试,结果导致对学生的评价具有片面性,形成“分、分,学生的命根”。
二、公平公正在现在教育中的运用——公正优先,兼顾公平
在今天我们的教育改革中,我们推行素质教育,多采用公正优先,兼顾公平。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制定该课程的各项评价规则,在各项公正评价规则下,学生公平的利用各种机会,争取更高的评价。结果是相对公正的评价学生。
三、在教学中尽可能创造更多公平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更多的公平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性。
总之,公平与公正没有绝对的界限,公平当中包含公正,公正当中蕴含公平,在教育教学当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公平与公正的运用,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室 张素珍